资讯中心

news

"智慧城市"让上海更“聪明”

2012年10月17日

  食品安全可以溯源、出门开车有人指路、水电账单轻松电子支付、电子健康档案提升医疗服务……更加“聪明”的城市、更加美好的生活并不遥远。上海正在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科技引领,服务民生,也为上海在新一轮国际都会城市的创新竞争中,建立新坐标。

  呼之欲出,“信息超级高速公路”

  如果说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城市的“动脉”,是活力的源泉,那么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就是“智慧”的保障。上海正在打造“信息超级高速公路”。

  目前,上海光纤到户覆盖累计超过450万户以上家庭,开通光纤用户超过130万户,家庭带宽已达到10-30Mbps。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增至450Gbps,无线局域网WLAN总量超过12000处,AP数达7万个,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实现全市覆盖,TD—LTE也将率先在国内实现商业应用试水。

  正在上海全面铺设“城市光网”的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经理张维华说:“网络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和生命,大幅提升网速,不断降低通信成本,用科技造福于民。”

  除了城市网络全面升级,上海还正在创建亚太通信枢纽,城域网出口容量达到国内最大,海光缆通信总容量占全国50%以上,未来互联网国际和国内出口带宽分别达到1Tbps和5Tbps,增强服务全国及周边国家能力。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说,上海将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成为国内通信质量、网络带宽和综合服务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智慧城市”,让上海更“聪明”

  在宛平南路的上海交通信息中心,所有城市交通实施情况一目了然,这套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可以精确分析、研判交通情况,并给出最佳方案疏解拥堵,这让世博期间的超大客流交通难题迎刃而解。

  在上海,“智慧”所改变的领域,不仅加强城市管理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更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从文化到娱乐,从医疗到教育,“智慧”光芒无处不在。

  位于上海长宁区仙霞街道的逸仙第二敬老院是上海第一家完成数字化改造的“数字敬老院”。信息网络让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过上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化生活,宽带、视频通话、“全球眼”等应用,让子女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随时了解父母的起居情况。长宁区区长李耀新说,长宁正在打造“智慧高地”,对于建设和谐社区很有意义,大大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从外地来上海的游客会惊奇地发现,如今,来到上海浦东陆家嘴滨江大道,只要打开随身电脑或手机,就能够轻松连接无线网络“冲浪”。“哪怕是休息、等车等任何时间,也能随时上网获得信息,享受文化娱乐,这就是未来无线城市的魅力。”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总经理徐达说。

  紧贴生活的应用,也让“智慧城市”充满了魅力。“智慧交通”应用,让开车变得轻松;不用去医院却得到精心诊治的“远程医疗”;不用负重却随身携带图书馆的“电子书包”;不带钱包却可以畅快消费的“手机支付”,都是智慧城市热门应用。中国联通上海公司总经理蔡全根说:“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才是建设‘智慧城市’最大的归宿。”

  创新,上海的必然选择

  三年前,蓝色巨人IBM首先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指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为依托,使城市运行更安全高效、市民生活更便捷舒适。

  “‘智慧城市’的概念,实际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上海已经敏锐感觉到这一概念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也符合未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目标。”刘健说。

  抢占制高点,创新为人先。拥有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产业条件的上海,已在2011年制订了全面建设“智慧城市”的重大战略并提出三年行动计划,要把上海建设成为一座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

  “时不我待,上海快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根据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要求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指出,不仅要打造信息技术革命条件下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